为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,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,从小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兴趣,2025年3月13日,承德医学院中药学系联合承德市农林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,河北省生命科学探索与教育科普基地协办,携手承德市高新区凤凰山小学开展“大手拉小手一起跟党走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”活动。此次活动是面对二年级一班的小学生开展的科普活动,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健康意识,而且对小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医学素养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。 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,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正在进行中。这次课程的主题是“山楂与山楂丸的奥秘”,讲台上,承德医学院中药学系马帅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,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山楂的营养价值、山楂丸的制作工艺以及它们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。 随着课程的深入,学生们被深深吸引,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。他们纷纷举起手来,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自己的疑惑和好奇。“老师,山楂除了做山楂丸,还能做成哪些美食呢?”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第一个站起来提问,她的声音清脆悦耳,充满了对山楂美食的向往。“我想知道,山楂丸除了助消化,还有哪些其他的药用价值?”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紧随其后,他的问题显然更加深入,展现了他对中医药学的浓厚兴趣。马老师耐心解答了学生们的问题,还不时地补充一些额外的知识,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和充实。 
马帅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山楂的故事,学生们踊跃发言 随后,按照课堂讲授的内容,小学生们开始制作大山楂丸,从手搓山楂条开始,每一双小手都在认真搓制,每一双眼神也都透露着对手工制作丸剂的极大兴趣,小学生们是不是的提出各种问题,如:怎样让山楂丸更加圆滑、均匀?怎样装进塑料球状包装里?球是不是要封上蜡?大家充满了对这一种传统的中药制作工艺的好奇心。在反复几次的练习之后,小学生们娴熟的掌握了手工制作大山楂丸的操作要领,表示课下还要继续尝试制作。 
马帅、张喜子老师为同学们演示山楂丸的制作过程

同学们尝试山楂丸的制作 这场科普课不仅让学生们对山楂和山楂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弘扬和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知识,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中医药文化素养,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医药的基本理念来解决具体问题。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所言:“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中医,而是了解中医基本观念,掌握一些养生保健知识。把人与自然和谐、尊重自然、敬畏自然、适应自然的理念传递给学生”,这或许正是国粹传承最动人的新篇章。 
科普志愿者与同学们合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