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 20世纪70年代初,建立植物化学研究室 中药研究所的前身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康少文教授建立的植物化学研究室。 为响应国家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号召,寻找具有消炎、镇咳、平喘、祛痰作用的中草药,老所长康少文教授组织建立了植物化学研究室,并与符景春教授、佟继铭等同志一起,先后对照山白、鸽子花、木槿花、合欢皮、黄芫花、金莲花、野罂粟及黄芩茎叶等进行了研究。其中参加照山白协作组的工作成果获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表彰,合欢皮、黄芫花、黄芩茎叶等的研究工作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。 
康少文老师是植化研究室最早的创始人之一 
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
符景春教授、佟继铭教授进行科研工作 n 1980年,改名为中药研究室 1980年,植物化学研究室扩大,改名为中药研究室,包括植化、药理两个方向。 
康少文老师指导科研 n 1994年,成立中药研究所 1994年,经承德医学院学院申请、河北省教委批准,在中药研究室基础上建立了中药研究所,下设植化、分析、药理、制剂四个研究室。 
在老中药研究所门前探讨科研工作 n 1997年,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1997年,经河北省科技厅、财政厅、计委批准,“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”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立项建设。2001年11月,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级验收,并挂牌。 
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揭牌 n 2003年,中药学本科招生、硕士授权一级学科获批 2003年,国家教育部批准承德医学院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,中药学等三个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。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中药学专业本科生,挂靠在中医学系培养。 2004年成立中药学系,中药学本科专业划归中药学系培养,同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。 
n 2006年底搬入新校区 
中药研究所部分骨干在新校区科研楼门前合影 n 2009年,获批河北省重点学科 2009年,中药学学科被批准为“河北省重点学科”,目前实行“系所合一”的管理体制。 2017年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。 
2017年获得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n 2019年,河北省(承德)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立项建设,被遴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依托中药研究所的河北省(承德)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立项建设,并于2021年通过验收。 2019年被遴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 n 2021年,获批河北省中药学现代产业学院 现状 中药研究所下属7个研究室,分别为:中药资源研究室、中药药剂研究室、中药药理研究室、中药化学研究室、中药分析研究室、合成药物研究室、化学研究室。 实验室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,拥有核磁、Q-TOF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、UPLC-MS/MS、激光粒度测定仪等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00多万元。 近5年承担国家级、省部级等各类课题75项,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;制订地方标准18个;授权发明专利20项,其中国际专利3项;发表科研论文170多篇,其中SCI收录40多篇;主编、参编中英文专著及教材40多部;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,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;发挥专业技术优势,开展技术服务,促进乡村振兴,5年间技术下乡130次,指导和培训4000多人,技术指导中药材种植120万亩,创造效益3.3亿元,协助打造了中药“花海小镇”和“燕山药花谷”两个典型示范园区。签订产学研共建基地8个,与国药集团承德药材公司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对接,就中药规范化种植相关技术开展深入合作。 
部分中药研究所骨干教师 |